标准化方法和形式

简化

使用消费的物品一般具备三种功能:

一是基本功能,即用来满足人们对该物品的共同需要的功能;

二是条件功能,即使基本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功能;

三是附加功能,即用来满足不同的人们对物品的特殊需要的功能。

挂历的三种功能是什么?

简化的客观必要性:

1.事物的多样性是发展的普遍形式。

2.商品生产和竞争是多样化失控的重要原因。

3.简化的直接目的是控制对象的类型的盲目膨胀,而不是一般地限制多样化。

(一)简化的定义

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二)简化的一般原则

1.只有在多样化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范围时,才允许简化。

2.简化要适度既要控制不必要的庞杂,又要避免过分压缩而形成单调。(简化后总体功能是否最佳?)

3.简化应以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为前提。

4.简化的结果必须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足以满足消费者的一般需要,不能因简化而损害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

5.产品规格简化要形成系列,其参数组合应尽量符合数值分级制度。

(三)简化的应用

简化是古老的标准化形式,是最基本的标准化形式。

1.产品和原材料品种规格的简化

2.工艺和工装的简化(SOP文件)

3.结构要素简化

4.数值简化(3.1415926…≈3.14、3×105千米/秒)

5.管理简化

 

应用案例:麦当劳的简化工作

1955年第一家麦当劳开业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0000家的餐厅,每天能为5200多万人提供服务。

在麦当劳作业手册中可以查到所有的工作细节。麦当劳新的加盟者可以参考进行公式化作业,将作业及作业流程“化繁为简”,减少经验因素的影响。使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调整到简单明了、简单易行。

这就是简化!

统一化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货币、度量衡”

(一)定义

统一化是指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统一化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或者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

统一化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人类的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统一化与简化的区别:

(1)统一化着眼于取得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

(2)简化肯定某些个性同时并存,着眼于精练,简化的目的并非简化为只有一种,而是在简化过程中保存若干合理的种类,以少胜多。

(二)统一的方式(原因)

1.选择统一

在需要统一的对象中选择并确定一个,以此来统一其余的对象的方式。它适合于那些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被统一对象。

如交通规则、方向标准。

2.融合统一

在被统一对象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融合成一种新的更好的形式,以代替原来的不同形式的方式。适用于融合统一的对象都具有互补性。

如结构性产品像钟、表统一结构形式。

3.创新统一

用完全不同于被统一对象的崭新的形式来统一的方式。

一般来说有两种:

一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的结果。如以集成电路统一晶体管电路。

晶体管电路

 

集成电路

二是由于某种原因无法使用其他统一方式的情况。如用欧元统一欧洲各国的货币等。

(三)统一的类型

1.绝对统一

它不允许有灵活性。如标志、编码、代号、名称、运动方向(交通规则、开关的旋转方向,螺纹的旋转方向)等。

 

开关的旋转方向

2.相对统一

它的出发点或总趋势是统一的,但统一中还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如产品质量标准是对质量要求的统一化,但具体指标(包括分级规定、公差范围等)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红蓝宝石等级分级标准

(四)统一化的原则

1.同质性

2.等效性

3.适时性

4.适度性

5.先进性

沃尔玛统一化的复制机制?

通用化

通用化的应用案例

“美国标准化之父”——伊莱·惠特尼在批量生产中采用了可以互换零件的方法,开创了标准化基础上的成批生产方式。

(一)基本概念

通用化是指在互换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同一对象(包括零件、部件、构件)的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二)具备条件

要使零部件成为具有互换性的通用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尺寸上具备互换性;

功能上具备一致性;

使用上具备重复性;

结构上具备先进性。

(三)通用化的目的

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同一产品(包括元器件、部件、组件、最终产品)的使用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或零部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四)通用化的对象

一是物,如产品及其零部件的通用化。

二是事,如方法、规程、技术要求等的通用化。

据统计,在产品的设计开发中,约30%以上的零件不必重新设计,图纸总数可减少约10%,新绘制工作图数可减少30%,生产周期缩短1/3,成本降低20%-40%。

(五)通用化的方法

通用化的实施应从产品开发设计时开始。

这是通用化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通用化设计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在对产品系列设计时,要全面分析产品的基本系列及派生系列中零部件的共性与个性,从中找出具有共性的零部件作为通用件,有的还可以发展为标准件。

二是在单独设计某一个产品(非系列产品)时,也应尽量采用已有的通用件。新设计的零部件也充分考虑到使其能为以后新产品所采用,逐步发展成为通用件。

三是在老产品改造时,根据生产、使用、维修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可以实现通用互换的零部件,尽可能通用化,以继续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可靠性,焕发老产品的青春。

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把已确定的通用件编成手册或计算机软件,供设计和生产人员选用。

如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和互换。

电视机用集成电路包括彩色解码集成电路、开关电源集成电路、遥控集成电路等。

集成电路

如:冰箱零部件通用化设计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结:

通用化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其他标准化形式所无法取代的。

超前标准化

众所周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从发明到实际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这无异给传统的标准化管理以很大的冲击,于是,就产生了超前标准化。

(一)超前标准化的定义

前苏联在国家标准TOCT 1.0-68:

根据预测,对以后将成为最佳的标准化对象,规定出高于实际达到水平的规格和要求的标准化。

超前标准化是动态标准化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下列特点:

1.产品的质量指标随时间而变化,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时间的函数

2.质量指标的变化要同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同步

3.及时地制订与贯彻标准,在整个有效期内使标准始终处于有效最佳状态

(二)超前标准化目的

超前标准化的工作成果就是超前标准。在超前标准中,根据现实条件,以质量分级的形式规定出具有不同实施日期的指标、规格和特性,也就是有一定的超前期。

(三)超前指标、超前期和确定超前指标原则在制定标准时,根据预测,给标准化对象规定在一定期限后应达到的要求就是超前指标。

超前期是指标准日期与标准中超前指标的实施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GB/T 12366.5《确定超前指标的一般要求》规定了确定超前指标的四项原则

1.必须以科技成果和生产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依据,规定出在一定期限内应该达到的水平

2.应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在超前标准化对象发展的最初阶段进行。

3.必须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结果,了解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的规律。

4.应着重研究超前标准化对象的重要特性质量指标及其发展趋势

(四)超前标准化工作过程

1.准备阶段

2.制定超前标准阶段

3.超前标准化的实质

(五)超前标准化案例

1.我国在1982年制定《文件传真二类机互通技术条件》国家标准时采用了超前标准化方法。

2.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时间非常短,传播速度非常快,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是“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实施超前标准化,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案三制”。

超前标准化是动态标准化。